羽毛球运动专家答疑
A、“平足”打球应注意什么?
我是平足,对羽毛球训练会有影响吗?该如何去克服?另外,羽毛球的系统性恢复训练该怎么做?我很长时间没有打球了。
肖杰:大众羽毛球运动是以锻炼身体,使身心愉悦为目标,所以梁先生对于平足不用太过担心。只是在运动过程中,“平足”会让你比别人辛苦一点,容易疲劳。在平时你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踝关节和小腿力量的辅助性训练,例如跳绳、提踵,帮助改善和缓解平足在运动时的不适。在打球时多发挥前脚掌的作用,运动后积极的恢复措施等等,都对平足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你不妨一试。
系统性恢复训练的核心需要掌控好循序渐进的负荷量,常规做法可分几个步骤:
首先将身体各大关节韧带慢慢活动,充分地拉开、伸展开,以防止在运动中动作幅度突然增大时,因为关节韧带过紧而拉伤肌肉。同时应注意加强各大肌肉群的力量,使身体运动能力逐步得到恢复,为即将承受的负荷强度做好基础力量准备和保障。
其次,运动负荷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平稳地接受刺激,慢慢适应羽毛球竞赛的运动负荷强度。防止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因为突然过强的刺激而出现不适。
另一方面,有步骤地慢慢恢复和适应球性,就基本步法和基本击球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适应,直到找到以往感觉,渐入佳境,感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即可以投入实战竞技中。
B、为什么杀球后自己更被动了?
我从事羽毛球运动近两年时间,力量好、爆发力好,因此平时打球总是靠杀球来战胜对手。但最近和水平接近的人打球时,杀球被对方接过来以后,自己反而很被动,请专家指教我应该怎么改进?
肖杰:这种情形出现时,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找原因:
一是进攻的时机和位置不是太好。这是指当你进攻时,对方防守位置很稳固(即你没有很好地将对方调动开),或是你起拍进攻时的位置不舒服(位置太后、击球位置别扭等等),这时候你若发起大力进攻,通常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发挥杀球技术特长时,应选择时机和位置都不错时,即该攻的时候要坚决发起进攻,但如果机会和时机不是太好,此时勉强进攻,效果反而不利。
二是进攻的线路太单一。纵然进攻时机很好,但是如果我们进攻的线路太过单一,容易被对方锁定进攻的线路(即抓堵进攻的球路),一旦进攻线路被对方提前预判到,那么进攻时机再好、球杀得再有力,对方也能以较刁钻接杀球回击线路,达到防守反攻的目的。因此,要想使进攻发挥最大威力,需要多变的进攻线路进行配合,使对方摸不着你的虚实,对你进攻过去的球防不胜防。
三是进攻的质量问题。杀球尽可能要质量高,也就是从出球的落点上、力量上都应到位,给对手以较大的威胁。
此外实战中还要注意保持身体的重心,杀球后应尽快回位以抓住和衔接持续进攻的机会,避免因杀球动作幅度过大而使身体失去平衡,影响下一拍击球技术的连续性。
C、双打时为什么前场选手要“举拍”?
我平时打球一般以打双打居多,同伴总说我在网前虽然有封网意识,但是不喜欢举拍子。请问专家为什么要举起拍子?
肖杰:通常双打中处理来球一般多以“平打、近打和争取将球向下走”来争取场上的主动权,前场选手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封网、抢网来堵击对方的来球,尽可能地使球向下,从而为后场同伴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因此,前场选手需要具有很强的封网意识,当后场选手进攻时,前场选手需要举拍做好充分准备,将拍头向上举至头前上方,便于以最快速度阻截对方的平快球。如果没有举拍,而是将持拍手拖在肩下位置(甚至于拍头向下拖置于体侧),那么即使有再强的封网意识、能准确判断出对方的回球位置,也会因为来不及引拍而错过最佳的封网时机。因此,当后场选手进攻时,前场选手应记得时时将球拍高举至头前上方,一旦机会出现,即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对方的来球。
D、髌骨和跟腱疼痛是哪些动作不到位?
我打羽毛球已经一年多,但最近我的右膝盖膑骨疼痛,右脚跟腱也疼痛。希望专家从技术角度帮我分析一下应该怎样做才能减轻运动时伤痛?
肖杰:右腿膑骨和右脚跟腱疼痛,是右手持拍爱好者的一个常见问题。下面从上网步法弓箭步跨步的技术动作角度,谈一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运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当弓箭步跨步击球时,人体由快速向前移动状态下突然跨步制动击球,此时制动瞬间身体产生向前的冲击力较大,完成击球后腿部紧接着还需要迅速发力回位,如果此时右跨步腿膝盖大小腿间夹角小于90度时,身体前冲的巨大负荷完全承受在跨步腿的膝关节部位,对膝盖膑骨的冲击较大。久而久之,膝盖膑骨会出现劳损。如果右腿弓箭步跨步时采用小腿充分前踢,形成跨步腿膝盖大小腿间大于90度夹角的姿势击球,身体的重量及向前的冲击力量就能分散承担(图一):一方面通过小腿传递到地面,一方面大小腿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支撑,有效避免和减轻膝盖部位的过度负荷,缓解膝盖膑骨的过度劳损。
图一:弓箭步跨步
同样弓箭步跨步触地时,如果右脚落地时不轻巧、直上直下地“硬着陆”,如触地时发出“咚!咚!”的响声,脚和地板产生强烈的碰撞,长久劳损下去必对跟腱不利。因此,当弓箭步跨步脚触地的瞬间,可体会如踩刹车一般先由后脚跟部触地(图二),又逐步滑动传递过渡至全脚掌制动刹住,这样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对跟腱的劳损。
图二:右脚跟腱触地动作
此外,运动中还应注意加强膝关节和踝关节肌群的专项力量练习,为防范运动损伤打好坚实的基础。练习的方法在以往的技术课堂中曾介绍过,可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