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女单选手在各拍数区间的得失分对比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羽毛球队经历了一个从低谷走上巅峰的过程。在不断更新的赛制变化中,中国羽毛球在优势项目和劣势项目上,与国外选手间的差距也形成了微妙变化。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同羽毛球队在不同项目的发展中也经历着如此的变迁。
得失分率的高低,与比赛的胜负息息相关,通过对我国顶尖选手及优秀年轻选手,与国外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的年轻选手之间的交手,进行得失分研究对比,找出女单比赛中非受迫性失误与胜负之间的关系,更加准确地看到中国选手身上存在的失利因素。
表1国内女单顶尖选手各拍数区间得失分表
配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女单顶尖选手在各个拍数阶段所占的得失分比例,无论是得分还是失分,比例最高的都在1至8拍这个阶段,9至16拍排在其次,17拍以上可以称作为多拍,形成的多拍比例在比赛中占的比例最少。
从每个拍数区间的时分情况来看,顶尖选手在1至8拍及9至16拍这两个阶段的失分率都要比得分率高,特别是9至16拍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正是比赛占比例最多、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另外,顶尖选手在主动得分和非受迫性失误上都与国内的优秀年轻选手相差不多,但是受迫性失误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表1中反映出来的失分率高的原因,很大的因素在受迫性失误上。
大部分人认为受迫性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心态、技术、体能、及战术运用等,但是本文作者认为,顶尖选手的受迫性失误和技术及体能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因为战术运用不合理,或是心态因素造成的。
从17拍以上这个区间比例可以看出,顶尖选手在多拍阶段的得分率远高于失分率,可以说明她们的技术稳定性高,多拍控球能力叱年轻选手出色,而多拍的稳定性是凌驾于技术的熟练程度和体力之上的,所以顶尖选手失分率高的现象另有其因。
战术运用不合理容易被对方限制出球、造成对方失误也是一种得分手段。因为顶尖选手的排名靠前,同时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所以她们的技战术毋庸置疑地会被其他国家的选手反复研究,通过一次次交手和研究,国外选手对她们的情况已经十分了解,也会准备有针对性的战术来应战,可以说,她们的训练目标就是瞄准中国队。
表2国内女年轻优秀单各拍数区间得失分表
配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国内优秀年轻女单选手在比赛中,拍数区间占比例最多的同样是1至8拍阶段,其次是9至16拍和17拍以上阶段:在1至8拍和9至16拍这两个阶段,我国年轻选手的得失分率呈正比,说明我国年轻选手无论是在发接发还是攻守能力上都具备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多拍的僵持中处于下风,正好与我国顶尖选手相反,可以看出我国年轻选手在技术的稳定性上和顶尖选手还存在差距。
表3国外优秀女单各拍数区间得失分表
配表3
从表3可以看到,国外优秀选手各拍数区间比例依然在1至8拍和9至16拍这两个阶段占得最多。从得失分率来看,却是和上面两组分析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1至8拍阶段,同外优秀选手的得失分率几乎持平;9至16拍阶段,失分率比得分率稍高一些;17拍以上阶段则是失分率明显高于得分率。
图1国内外年轻选手与国内顶尖选手拍数区间得分对比
配图01
图1将国内外年轻选手和我国顶尖选手的各拍数区间的得分率放在一起做比较,可以看到三者都有较薄弱的区间。我国顶尖选手的优势体现在17拍以上,在1至8拍上稍薄弱一些,而9至16拍阶段是我同顶尖选手最需要提高得分能力的阶段。我国的年轻选手在1至8拍阶段的得分能力最高,随着拍数增加,得分能力也随之减弱,总的来说,多拍阶段是我国年轻选手最薄弱的环节。
同外的年轻选手在三个不同区间的得分率都比较高,特别是在9至16拍阶段,可以看出国外年轻选手整体的抢攻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都非常强。
配图02
图2为男内外年轻选手和我国顶尖选手的各拍数区间的失分率对比,失分率越低说明对胜负越有利。可以看到,在1至8拍阶段, 三组选手的失分率相差无几,国内年轻选手微高于国外年轻选手及我国顶尖选手;9至16拍阶段则是我国顶尖选手失分率最高,而国外年轻选手的失分率明显低于我国两组选手;17拍以上的数据显示,我国顶尖选手的失分率最低,而我国年轻选手的失分率最高。总的来说,国外年轻选手的失分率分布较为平衡,而我国顶尖选手和年轻选手都有较为明显的失分阶段,都存在很大的环节漏洞。
1.国内顶尖选手的优缺点
从我国顶尖选手的得失分比例和各个区间的得失分率来看,受迫性失误率高是我国顶尖选手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最易丢分的区间在9至16拍阶段,在17拍以上的多拍阶段则相较国内外年轻选手更为稳定,是比赛中得分率最高的阶段。
在技战术特点上没有十分突出的制胜优势,缺乏新颖且有突破性的得分能力。通过多拍来取胜,需要在1至8拍阶段和9至16拍阶段有扎实的对抗能力和非常强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打法需要选手储备足够的体能来完成整场比赛,对于我国年龄逐渐增大的顶尖选手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国内年轻选手的优缺点
从我国年轻选手的得失分比例和各个区间的得失分率来看,她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控球的成功率上。
3.建议
我国的顶尖选手,应多寻求自身打法特点的得分手段和能力,在相对稳定的技术能力上善于创新,掌握丰富多变的技战术线路,提高在段区间内加强顶尖运动员在前8拍后、9至16拍阶段的得分意识、能力和手段,巩固17拍以上的体能,保证技术的稳定性。
国内顶失运动员应该调节心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心理包袱,正确面对比赛。
我国年轻选手应在保持现有的得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技术的熟练性和稳定性,将非受迫性失误比例减少。同时通过积累比赛经验,能够更加合理地处理主动与被动状态下的球。
我国女单选手应敢于尝试,打破常规,开发创新,在技战术研究和训练方式上,以挖掘和凸显运动员自身特点为主导,更加有针对性地突出个性化的制胜打法。
教练员应在思想引导上更加开放,将更多的主导权交给运动员,多与运动员分享观点,培养运动员自我分析的能力及面对成败的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