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田儿师兄二丨田儿的技术与思考

04-25 06:51 爱羽客羽毛球网
爱羽客菜师兄

卡佛曾经说过:”反骨之人,反叛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而只是生活的不合理。”

田儿的故事令人唏嘘,更令人思考,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

先看一张图:

今天菜师兄想从正面来谈谈田儿师兄,即回答一个问题:

“25岁之前的田儿为什么有本事如此“嚣张”?”

1、田儿对羽毛球项目充满热爱

“不悟不成佛,不疯不成魔”

一位记者曾经采访了田儿学生时代的的4位教练,想听听他们对田児的看法。结果惊人的一致,4位教练都感叹于田儿的“痴迷”。

在成长的岁月里,田儿是一个24小时都离不开羽毛球的人,时时刻都在思索着羽球世界的一切,羽毛球可以说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田儿的成绩与其说来自他的天赋不如说来自他的“认真”。

(曾经的田儿“眼神"中布满了对羽球的渴望)

2、田儿对羽毛球打法保持独立的思考

“教练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适合我”

大多数球员都能认识到前一层,很少一部分球员能意识到后一层。

田儿是一个勇于向外部世界学习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

这也许来源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性格。

不可否认,每个球员都有自己喜欢的打法,但像田儿这样全身心模仿“东南亚流”(特别是陶菲克),即使和教练的想法产生冲突,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的球员并不多见。

他是一个固执的球员,中学时代的教练曾经回忆:在一次全国比赛中,教练要求他加强进攻,但他拒绝了教练的建议,认为自己打法是多年的积累,没必要改变。

3、田儿对羽毛球技术保持开放的心态

田儿是一个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典型,这可能跟他的半职业经历有关。

在一次采访中田儿透露:“从高中毕业后进入NTT工作,日常是早上8点到公司,然后工作到上午11点半。训练则安排在下午2点到5点半。”

也许正因为这种半工半练的模式让田儿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认识羽毛球技术。

在采访中当记者谈到“什么是标准握拍”的时候,田儿坦诚自己的握拍不是标准握拍法,而是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的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握拍法,同时打球时还经常变换握拍的方法。

4、田儿对羽毛球比赛制胜规律有独特的认识

“羽毛球是一项骗人的运动”

羽毛球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涉及力量、速度、反应等等。田儿思考的最多的是关于节奏的变化。

羽毛球是一个隔网对抗技巧类项目,终究来说还是“技”大于“力”。

5、“田式把戏”+表演时刻

(1)反方向挑球

这个挑球动作有趣的地方在于用一个向左走势的击球动作打出向右侧飞行的球。

在触球的一瞬间田儿有一个跟球的小动作,把拍面让到了球头的左侧,于是产生了向左击球动作但打出球向右飞行的效果。

(2)网前反拍勾球

注意一般的正手勾球都是用正拍。

田儿却用的是反拍,在击球的前半段像搓球,引诱对手提前向左移动,再突然变勾球。

(3)带停顿的低点挑球

在击球前带一个停顿,随球下沉,让对手误以为要放网,再突然把球挑向后场。

6、“田式把戏“的秘密

6.1从节奏的角度来看有两个要点:

(1)追求动作一致性

(挥拍动作几乎是一样的,但出球方向却截然不同)

(2)追求动作的突变性

(在挑和放的处理上,两个类似的动作仅仅因为手腕的变化有0.1秒的时间差)

6.2从动作结构上来看,也有两个要点:

(1)代表真实意图的动作越小越好,为了让对手看不清楚。比如5(1)举例的反方向挑球,让开球头的那个小动作就是真实意图。

(2)代表虚假意图的动作越明显越好,故意让对手看清楚。比如5(1)举例的反方向挑球,往左挥拍的大动作就是虚假意图。

7、田儿对羽毛球练习的大量实践

(1)田儿不是一个光想不做的人,而是一个想得多,做的更多的人。

田儿的教练曾经透露,田儿每天练习羽毛球的量要比队友多五六倍,似乎不知疲倦。

(2)田儿喜欢研究录像,然后把录像中发现的问题拿到练习当中实验,这也是田儿的一个特色。

田儿的教练曾经担心田儿熬夜看录像,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回看:

“怀念田児师兄Ⅰ”

注释:

1.“田儿羽球生涯图”由爱羽客Dr.魏和菜师兄自制。

2.素材来自日本电视台《田儿贤一纪录片》,badder译制。

3.NTT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日本五大电信公司之一。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已有21人分享
热门评论
丶c君
8年前
山西太原
6楼
听说有好多人想要我头像
王大锅子
8年前 重庆 1#
不想要,只是问问
雨后初晴
8年前
河南洛阳
2楼
曾经以为陶菲克的接班人已经找到,今后的羽坛陶氏一脉相承令羽坛更加精彩!可惜了了…
小武哥
8年前
辽宁辽阳
4楼
太可惜了!
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