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赛制、赛程都不合理!世界羽联还要继续装聋作哑吗?
17岁羽毛球小将张志杰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青赛比赛时不幸离世一事还在持续发酵。虽然这起悲剧更详尽的信息尚未公布,但舆论场已经从单单一场比赛暴露出的问题,蔓延到了对世界羽联办赛的质疑——赛制赛程不合理导致远动员伤病频发,当改;竞赛规则延误救治,当改……从业内各界得到的回应来看,呼之有理,改之甚急。
这两天,奥运冠军林丹曾吐槽国际羽联的赛制不合理的一段视频,被网友和媒体大量转载。林丹认为由于羽毛球运动的特殊性和赛程过于紧密的安排,运动员时常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羽毛球因为节奏快,回合多,二次启动和重心变化多,强度其实远比网球大。但是网球运动员,打完一场比赛可以休息一天,再去打下一场。但我们羽毛球运动员可能休息时间不到12小时,就要打下一场了。羽联能不能多为我们羽毛球运动员考虑一下,不要只考虑一些完全无关紧要的规则。”林丹说道。
事实上,过去近20年来,关于羽毛球赛制和赛程的吐槽声,几乎就伴随着世界羽联体系下国际赛事的开展。具体到两个点:当前21分赛制,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太高;世界羽联的赛事安排太过密集,且有严苛的积分政策绑定,这些都导致运动员的伤病风险进一步扩大。
世界羽联现行的羽毛球比赛三局两胜每局21分赛制,是经过多次改革后的结果,然而越改却不合理。
改成21分制的出发点,是羽毛球因其复杂的得分逻辑和慢节奏,导致其观赏性不足。原先的预期是,21分制能让比赛的节奏加快,并减轻运动员和观众的负担;让爆冷的几率增加,使其观赏性可以与足球篮球等运动媲美。但事实却狠狠“打脸”,分制改变后,不仅爆冷的几率没有增加,且比赛的时长还长于15分制的时期,“21分制的比赛,动不动一个多小时,尤其是单打项目,对体能消耗极大。”
事实上,过去的10年里,世界羽联多次试图将每局21分制改成11分制,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世界羽联此举并未是为了让运动员们“减负”。此前马来西亚的一位羽协官员曾明确指出,世界羽联之所以要推行11分制,是想要通过分制的改革,解除亚洲国家对于羽毛球的垄断。“原本的21分制不但考验选手的体能、技术,还考验选手的心理。但是一旦改革成为11分制,就将会加大比赛的偶然性。”该官员说。
而对于赛程的吐槽声则更甚,记者采访的每届大赛,几乎都有选手抱怨。
根据世界羽联发布的2024年全年重点赛事日历,今年重点赛事超过50场。仅拿今年1月的赛程来看就极为不合理:马来西亚公开赛、印度公开赛和印尼大师赛的比赛日期分别是1月9日至14日,1月16日至21日,1月23日至28日。运动员参加完马来西亚公开赛后就得马不停蹄地去参加印度公开赛,然后再奔赴雅加达参加印尼大师赛。这样的行程安排不仅花费时间和金钱,而且非常不利于运动员的状态调整。张志杰本人在6月29日、6月30日曾两度出战男子单打项目。
曾经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总是遭遇“退赛潮”侵袭,就是因为密集的赛程导致选手出现伤病。2010年,李宗伟、盖德、拉斯姆森等世界羽坛“大腕”纷纷缺席中羽赛,“超级丹”也在坚持了两轮后选择弃赛。“辛辛苦苦办一届比赛,却因为高水平球员的疲劳而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这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很可惜。”退赛前,林丹曾经无奈感慨——林丹曾一个赛季总共打了六项赛事,不到五个月飞了将近六万公里。林丹的宿敌,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也曾在2018年吐槽羽联的“魔鬼赛程”,“希望与世界羽联讨论一下,因为哪怕是自己被罚款,也无法按照世界羽联的规定一年内如此高频率地参赛。”
虽然高水平选手苦之久矣,却也无能为力,因为要想获得理想积分,从而获得大赛的入场券,每年必须要参加大量比赛。相比低水平球员,他们往往战至最后,付出的体力代价更大。
“当时哪怕队医和教练员冲进去压两下也是好的,但规定在那里……”上海羽毛球队总教练金晨在谈到张志杰的离世痛惜不已。事实上,世界羽联《羽毛球竞赛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这两天也成为了网友们众矢之的。
7月1日,印尼羽协向国际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国际羽联修订医疗团队在未经裁判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入场的规则,从而让运动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据了解,现行的《规则》中这样规定:裁判员必须谨慎、灵活处理比赛时运动员的伤、病,迅速判定伤、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召唤裁判长,由裁判长决定是否需要赛会医生或其他人员进入比赛场地。换言之,只有裁判长有权决定是否允许医疗团队进场。
基于此,外界普遍呼吁世界羽联“裁判长不允许不得进场”这项规则应该修改,各支参赛队伍的医疗团队何时能进场,不该一刀切。新华社2日发表评论提到,体育的前提是规则,但无论规则如何制定、裁判如何执裁,生命至上都应该是赛场的最高规则。
广大羽毛球爱好者以及网友希望,如果这起悲剧能够引发更多人对选手们健康的关注,进而推动世界羽联修订竞赛规则和完善赛程赛制,让运动员能够在更安全、更有生命保障的条件下进行比赛,同时延长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