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组合:把巴黎奥运当成最后一届,全力以赴
过去7年,雅思横空出世,所向披靡,跌落低谷,重回巅峰,他们的职业生涯已经拥有了电影般的剧情,现在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结局——也许就在6个月之后的巴黎。“我们俩就想着把这一届(巴黎奥运会)当成最后一届,全力以赴”。
对顶级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一网之隔的对手,而是时间与自我。
东京奥运会周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羽毛球队缺席了2020年的世界羽毛球比赛,队内训练成为备战奥运的主要方式。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还能找到一条12分钟的郑思维日常训练剪辑视频。里面详细记录了他在东京奥运周期的训练内容,包括二次启动、连续20拍杀球、平衡性训练、鱼跃后启动、变相跑动……在一打二的训练中,有些球以0.5的倍速播放也看不清轨迹,但郑思维一个不落全部顶了回去。对这条视频,描述最多的是“恐怖如斯”“魔鬼式训练”“惊人日常”。郑思维回忆,当时的每一项训练都根据个人的技战术特点设计,确实辛苦,但很有效,就像视频中墙上挂着的横幅“科技引领体能训练”。郑思维对自己要求很高,体能教练建议他适当休息,但他就算这么练了还是觉得不够。
“他定下的目标要是没达到,会一直朝着目标练,劝不住。”黄雅琼说。“其实还是心里没底。”在过去,郑思维习惯了以赛代练,训练几乎围绕比赛展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随时发现比赛中的漏洞,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在下一场比赛中检验成效,如此正向循环。失去比赛就像航船失去指南针,在海雾中找不到方向。郑思维进入了另一种节奏,固然有了针对性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伤病与焦虑。
“我的意识可以支撑(高强度的训练),我也能吃苦,但确实伤病出现了,身体支撑不住。”郑思维说。2021年东京奥运会前,郑思维开始与伤病进行漫长的博弈。奥运会决赛上场前,他还打了两针封闭。他的腰、腿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和磨损,发作时需要休养两到三周才能完全恢复。但他一停下就感觉心里没底,于是继续训练,这又导致伤病没法彻底恢复。
“雅琼一直比较稳。”郑思维说。黄雅琼至少在身体状况上相对平稳地走上了东京奥运会赛场,“其实我也没有底,也非常想去练。但是当时感觉一些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所以稍微控制了一下自己,没逼着一定要像思维那样(拼)。”
奥运会决赛中,雅思最后一局以两分之差负于队友王懿律/黄东萍,获得银牌。回国后,又在全运会决赛中再次输给对方。二人在接下来的苏迪曼杯中休整,但整装待发后却迎来2021年世锦赛次轮(首轮轮空)负于名不见经传的香港组合张德正/吴永瑢,爆冷出局。
“挺难过的,我们也准备了挺久,结果一轮游,打击确实还挺大。”郑思维说,“在场上心有点不齐,那股劲没有拧起来,没有拧成一股绳,有点散。经历一些大赛之后,我们彼此的信心受到一些影响,在场上没有这么坚定。”
黄雅琼回忆,东京奥运会前后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压力:赛前是搭档伤病无法正常训练又想在奥运赛场上拿到好成绩的焦虑,赛后则是比赛失利造成状态低迷又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下手的迷茫。
国家队教练组经过研究,决定先将雅思拆对。黄雅琼回忆,拆对前,教练找她促膝长谈,让她仔细想想,“下一届奥运会时就30岁了,你自己有没有勇气坚持到那个时候。”她坚定回答:“我想打。”
二人分别搭档张殊贤和欧煊屹进入冬训。新赛季开始前,郑思维/张殊贤拿到队内循环赛第一,但在赛季首站德国公开赛中“一轮游”。在循环赛中发挥一般的黄雅琼和欧烜屹进入决赛,拿到亚军。
由于新组合排名低、不具备报名参加高级别巡回赛的资格,雅思组合在2022年3月的全英公开赛短暂重组。首轮面对实力并不算强的法国选手,二人苦战三局收获了胜利。黄雅琼回忆,那时很明显感觉到思维打球有点畏手畏脚,那是信心不足的表现。“我在比赛中只能给他鼓励,尽可能看能不能支点招,让他多一些想法。”
“之前我在场上自信心比较足,很少会被打到(这样)。因为有伤病,我在场上的一些移动打折扣了。我有点生气,这个球明明以前可以杀下去,现在为什么做不到?信心有所下降。”郑思维说。但他认为,从全英赛开始,自己的状态正在一场比一场好转。
教练征询他们对亚锦赛配对的报名意见,郑思维说:“我还是选雅琼,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确定配回来了。”他们在亚锦赛决赛上击败老对手王懿律/黄东萍,又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他们的第3个世锦赛冠军。“感觉状态慢慢回来了。”郑思维说。
在教练杨明眼中,重组后的雅思到了另外一个高度:“分开一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情,两个人再次联手,都比之前有了成长。雅琼以前被我们推着走,重组后真正学会打球了。”
“我以前确实被推着走。我的性格就是今天状态不好,没关系,明天可能就不是了,那明天再来。我们搭档以来一直挺顺,没有那么迫切想要自我提高和精进的地方,好像这么打也能赢球。重组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想要什么,场上该做什么。练习的时候也会想我这堂课是因为什么状态不好?明天如果还是这样应该怎么调整?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黄雅琼说。
(节选自南方周末)